科研工作

2016年2月21日至23日于香港举办题为“ 能源经济挑战“国际研讨会

资助方与活动组织

  • 会议由Konrad Adenauer(RECAP)基金会资助举办
  • 组织者: Prof. Xu Yichong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Griffith大学) ,Prof. Andreas Oberheitmann (FOM大学德中经济科技学院,埃森市RWI客座研究员)
  • 与会者来自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德国。瑞典,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新加坡

活动报道

>>德国能源转型在国际社会上被视作楷模, 德国因此对全球能源转型的成功也肩负着非同寻常的重任。<< 日前FOM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教授,莱茵威斯特法伦经济研究院客座学者欧安德教授参加了于香港举办的主题为能源经济挑战的国际会议。会后欧安德教授对会议内容作出了总结。十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会议。会议由德国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资助举办。作为FOM德中经济科技学院讲师欧安德教授定期到中方合作院校授课,并负责了此次国际会议的组织和策划。

电力产业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处于不间断地转型过程中。早期关注的重点是由商业化和私有化带来的工业重组及结构性变革,近几年来开发可再生新能源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讨论对象除能源安全以外,还集中在降低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欧安德教授说。>>电力市场目前面临的状况是:由于碳排放牌照和煤炭的价格低廉使得燃气发电市场受到燃煤发电的挤压,同时环境也由此受到了负面影响。<<

德国面临的后果是:就电力生产商而言投资高效燃气发电厂的回报速度下降。一些国家的高效燃气发电厂由于能源转化成本过高而被迫关闭。  

对能源转型来讲,不同国家所具备的前提条件以及面临技术和社会方面的挑战各不相同。来自德国、中国、南韩、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瑞典、英国、澳大利亚及美国的与会成员分别就各国不同的现状发表了各自观点。

>>南韩日本此类自然能源缺乏的国家,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倾向于将现有能源体系向低碳经济体系转变。<< 欧安德教授讲到, >>欧洲地区水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比如瑞典,挪威以及丹麦,所面临的的情况相对要好。<< 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中国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发展中国家主要面临的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难题。>>中国既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市场,同时又在进一步推行出口指向型政策,发展可再生技术,特别是光电技术。<< 欧安德继续讲到。>>在中国大规模拓展可再生能源目前实施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能源体制以及可再生能源网络融入还不够成熟有效。<<

与会成员就一点达成共识:全球层面上来看,通过可再生能源的融入可改变能源体系效益,特别是只将分散生产的一部分电力输入公共电网。鉴于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补贴低于直销电价,分散生产的电力, 特别是通过太阳能板生产的电力首先可用作自行消耗,只将剩余部分输入公共电网。这会导致电力生产商营业额降低。营业额及消费者分摊电力传输成本份额的下降会进一步增加电力生产商的风险。>>金融危机之后下一个面临的危机可能就是电力产业危机,其结果显而易见。<< 欧安德教继续讲到:>>电力供应的高额成本将通过提高能源价格或者增加消费税的方式由最终消费者直接承担。不断上涨的最终消费电价会伴随着下降的电力批发价格在德国,澳大利亚及美国出现。<<

此次会议的结论将会以学术专集的形式出版。学术专集也将被用作政策性行为指导的重要参考文献。

视频

联系人

Lin Liu
Lin Liu
 M.A.
德中经济科技学院院长
+49 201 81004-418
Axel Müller
Prof. Dr.
Axel Müller
德中经济科技学院教学院长
+49 201 81004 327